查看原文
其他

短文:清华北大真的是在为美国培养人才?

深圳宁南山 宁南山 2020-10-05

前段时间看到一些对清华北大的批评,
意思是这些中国最聪明勤奋的大脑大多都去了国外尤其是美国,为美国发展贡献了力量,而国家明明为清北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资源。
国内的一些里程碑式的成就,其领军人物反而都是实力不如清华北大的院校出来的,
例如歼二十战斗机的杨伟是西工大毕业的,预警机之父王小谟是北理工毕业的,长征五号的总设计师是北航的,055大驱的总设计师是上海交大毕业的等等。

嗯这个要分行业看,相对其他行业,军工航天类的领军人物清华毕业生相对较少,

和建国初比较更是如此,我之前做过统计,23位两弹一星元勋,有8个是清华大学的,还有3个是西南联大的,可以说清华理工科的地位就在那个时候奠定了。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军工航天类来自清华毕业生的领军人物确实较少,我们说得上来的军工和航天的总设计师,看不到几个是清华毕业的,除了本文前面的歼二十,预警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055大驱逐舰,

其他例如99A主战坦克的总师是武汉大学本科毕业的,

国产95式步枪的设计师是北理工毕业的,

2018年国内宣传的国产航母总师队伍中最年轻的副总设计师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

国产空间站天宫一号的总设计师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
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是哈工大毕业的,

嫦娥五号的总设计师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

国产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总设计师是北航的。

可以说当年两弹一星元勋时期的辉煌比较,现在清华在军工航天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也太少了点,很难找到哪个型号总师是清华毕业,

除了建国后国内其他工科学校的崛起,以及国防航天专业设置的原因外,

我想主要还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军工和航天类企业太不挣钱了....

我们要分行业看,不要只看军工航天类,清华人可是不少国内行业的顶梁柱,

以中国半导体行业为例的话,可以说很大一部分都是清华人撑起来的,其中不少人是在美国毕业后在当地半导体行业工作,积累了资金和技术后回国的。
国产存储器两巨头:
长江存储董事长赵伟国,合肥长鑫存储CEO朱一明都是清华本科毕业;
国产代工厂:
国内最大集成电路代工厂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
以及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兼中芯北方总经理中芯北方总经理张昕都是清华的,

国产CMOS传感器:
豪威科技的创始人之一陈大同也是清华毕业的,
另外陈大同还是展讯的创始人之一。
除了豪威科技外国内第二大CMOS芯片厂家格科微,
创始人赵立新也是清华电子工程系毕业;
另外收购了豪威之后成为国产CMOS传感器老大的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

因为国产标的稀缺而股价上天的射频芯片公司卓胜微,
其创始人许志翰也是清华毕业的。
其他还有北京君正董事长刘强,
国产最大的半导体清洗设备制造商盛美半导体的王晖,也都是清华本科毕业。
清华校友还是半导体资本并购的重要驱动者。
以上都是清华本科毕业,像华为余承东,本科西工大,但也是清华的硕士。

除了半导体,你如果看国内更多行业,你会发现清北毕业生更是一大把,
比如搞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界,两院院士清北本科毕业人数都在全国高校前三,
政界(这个不用说了,懂的自然懂),
企业界很多企业都是清北毕业生创立,只是我们不知道,
比如现在天天送外卖的美团,其创始人王兴就是清华毕业的。
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创始人杨勃也毕业自清华,


再比如同样是互联网,搜狗,搜狐,完美世界的创始人也都是清华毕业的。
再比如制造业的阿特斯太阳能,创始人瞿晓华也是清华本科毕业的。

需要说明的是,
当然了,毕业后留美国的清华校友确实不少,
以至于光是在加州,围绕着旧金山,洛杉矶和圣迭戈三个比较大的城市,
就有清华硅谷校友会,北加州校友会,南加州校友会,圣迭戈校友会四个较大的校友会组织,
而硅谷清华联网(硅谷校友会名称)注册人员就接近5000名,而该校友会估计在硅谷的清华校友就超过万名。
另外北加州校友会(相信会员和硅谷校友会有部分重叠)也有接近3000人。
南加州校友会就有超过1000名会员。
清华校友会在美国的校友会就是几十个,遍及全美各地。

但总体来看,清华北大近些年出国率在越来越低,绝大部分还是在国内工作。
以2019年毕业生为例,
清华本科生出国比例为24.6%,硕士生出国比例为5.5%,博士生出国比例为13.7%,
绝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内,另外出去留学的还会回来很大一部分,
根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
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
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留学生总体归国率已经高达近85%,清华归国率是多少我没有查到,不过相信近些年也不会太低了。

我们再往前推到2013年,

清华2013年毕业生出国比例:

本科生27.3%,硕士生8.7%, 博士生10.2%,本硕博平均17.5%,

来源《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http://career.tsinghua.edu.cn/publish/career/8155/20140228201328876757379/20140228.pdf

可以和2019年毕业生的出国比例对比一下,总体出国比例趋势是下降的。

北大也是类似的,下图来自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科生出国率为28.9%,硕士生出国率为6.6%,博士生出国率为7.66%

下图是北京大学2019年的毕业生去向,本硕博总体出国比例为14.79%,其中本科生30%,硕士生4.85%,博士生11.54%,仍然绝大部分是在国内的,更何况出国留学的也会回来很大一部分。


总之总结下,
第一:至少在近些年,清华北大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国内发展了,而且在国内比例越来越高,当然了,你说是不是去了军工航天相关产业,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看了各大高校就业报告,
2019年清华毕业生(本硕博)去互联网+金融+教育+党政机关+华为+大型国企央企(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中石化,上汽,中核,中电科,航天科技)最多,
总体来看,去航天和军工类企业的比例,清华确实比国防七子高校要低,去向前十位没有军工航天类企业,去向前22位军工航天类只有航天科技和中国电子科技。

我觉得也怪不到毕业生头上,
辛辛苦苦进了国内最顶尖高校,毕业后想多赚钱(互联网,金融,华为),

多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高校讲师,教授,党政机关)很正常,
多提升企业吸引力才是方向,而不是让毕业生降低自身期望,

现在清北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内就业,觉得清北毕业生是人才,想跟国内其他行业抢人,那就SP待遇给高点。
你看同样搞航天,SpaceX待遇就比NASA给力,
同样搞制造业,华为就能每年招好几百清北毕业生。

当年中国虽然穷,条件又艰苦,两弹一星元勋的待遇可不低,社会地位更不用说了,在叶永烈写的《钱学森2019》里面,当年光是他夫人蒋英的工资一个月就有190元人民币,那可是五六十年代啊,钱学森1959年,1961年两次获得稿费,分别为3700元,11568元,这在当时简直是巨款。

在中科大的校史馆里面有一封《1961年校党委为钱学森向学校捐款所致感谢信》里面,钱学森当时把苏联给的礼金26000卢布(合14700元人民币)捐给了中科大。

第二:清华北大在美国校友数量有好几万人,很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过去两三年中美形势巨变,这是一个挖人回国的机遇。
不少清华人虽然人是在美国工作,但是也在以不同形式为国内做贡献,
非常简单的,他们中很多人是刚毕业在美国工作,还处于积累技术和资金的阶段,未来一定有部分是要回国创业的;
另外我国不少企业在硅谷设立了研发中心,也有些人是在美国的中资企业工作。
也有些人在美国的高校当教授,在参与和促进中美学术交流,有的人本身一直就有回国的念头,但是因为家庭,孩子教育,生活方式选择等各种原因在犹豫,
还有人在美国创立了公司,一直从事的是中美贸易,帮助中国企业把中国产品销售到美国;清华校友会还会组织各种创业和黑客比赛,让国内的创业团队有机会参与到美国参与比赛,获取先进的技术和商业理念。
利用中美形势的变化,想办法招募在美国的存量华人高级技术人才回国,
以及充分发挥其中美纽带的作用,
比在舆论上把其往不回国就是不爱国的方向描绘,对国家利益更有利。


往期文章:

短文:洞察世界的变化和中国半导体的学习曲线

制造的天花板--聊聊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未来抉择

禁令一个月后,华为未来的关键时间节点

简单聊聊美国对华为的5月禁令

2020年的科技竞赛与1930年代的柏林曼哈顿

工厂会搬走吗--中国制造产业链外迁风险分析

2020年的中国制造到底是什么水平以及国产化思考

禁令十个半月后华为自主化进展以及新一轮打击下生存概率

为什么我们总是打不赢舆论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